首页 > 知识 > 投资“安全感”保值保障成保险需求增长点
-
首次评选!“广东十大茶油品牌”出炉
-
受贿判刑6年,却成了财务总监?交易所紧急关注,刚刚,公司回应来了
投资“安全感”保值保障成保险需求增长点
“从业三年,安全感我最大的投资感受是大家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好。”保险代理人杨文(化名)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感叹道。保值保障在2022年资本市场震荡,成保长点利率持续下行,险需债市表现不佳的求增大背景下,保险产品以安全感、安全感确定性“出圈”,投资成为越来越多人资产配置的保值保障选择。
根据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,成保长点2022年第四季度,险需在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的求增支出项目中,保险占比高达15%,安全感较当年第三季度提升0.9个百分点。投资一方面,保值保障人们更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试图通过保险来兜底未知的身体风险;另一方面,随着房地产投资逐渐向金融投资转移,有保底利率的保险产品更受青睐。
那么,针对与日俱增的保险需求,保险公司有何准备,发力点又何在?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2023年又应该如何配置保险?
增额终身寿险火爆,增值服务受重视
27岁的佳欣(化名)去年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重疾险,一年几千元的保费可获得30万保额,“平时工作忙,压力大,工作两三年有点积蓄后打算买保险,万一以后生病还治得起。”
2022年,寿险业迈入深度转型,转型不只在公司层面,客户需求也悄然生变。多位保险代理人表示:“现在客户主动找上门来买保险,有的专业性非常高。”即便在去年的艰难环境下,人身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仍在增长,2022年1~10月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3.00%。其中,增长的部分主要在寿险及健康险,寿险保费从2021年前10个月的约2.09万亿元增至2022年同期的2.18万亿元,健康险则从2021年前10个月的6199亿元增至2022年同期的6234亿元。这直观反映了客户对保险的需求,即保障与保值。其中,健康险承担了基础的保障需求。杨文表示,基础保障并不是为了改变生活,而是为了不让生活被改变,这就是保险保障的意义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打破刚兑的理财市场让投资者缺乏安全感,保险正填补这块空白,这也是2022年增额终身寿险火爆的一大原因。这类产品现金价值较高,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计算,一些已停售的增额终身寿险在持有近20年后,IRR(内部收益率)会超过3.6%,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这类确定性较强的产品显然能吸引不少投资者。
50岁的张宇(化名)刚刚买了一份增额终身寿险,他表示要考虑养老问题,“我对收益率要求不高,但对安全性要求很高,毕竟是养老钱,所以选了增额终身寿险。”平安人寿方面表示,目前大环境整体下行,各行业都处于波动状态,在此情况下,大家寻求的就是“稳定”,渴望实现财富的稳健保值、增值。近年来,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之下,保险回归保障,产品功能也逐渐向中长期保障发展,兼具保障和收益的保险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,例如子女教育、资产增值、退休养老、财富传承等,产品的收益率也具有相对优势。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保险需求端的变化还包括客户对保险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,除了基础的保额外,更注重保险产品能否对接稀缺医疗资源或增值服务,如线上问诊、线上开药、绿色通道等。保险代理人王猛(化名)举例:“一位客户查出癌症晚期,医生诊断没有治疗意义,但通过我们内部协调海内外医疗资源后,最终为客户确定了治疗方案,且报销了所有费用,我认为比起保险赔付,服务更是客户的刚需。”
看好养老市场增量,差异化服务更精细
针对日益提升的保险需求,北京人寿方面表示,保险机构需要洞察不断变化的保险需求,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为消费者制定个性化的风险转移解决方案,才能赢得市场机遇。另外,增额终身寿险自身存在局限性,主要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,保障功能较为单一,在生存金、养老金等方面的财富配置功能有所欠缺。在这方面,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功能更为匹配,年金险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一种,是养老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提高养老金替代率、提高退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具。在人口持续老龄化的背景下,在大力发展养老三支柱的战略机遇下,推动年金险将有助于补充社保不足,提高养老金替代率,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。
资深业内人士武易所在的保险公司也将目标投向了养老领域,他认为2023年增额终身寿险仍是主销产品,即便利率下调,也并未改变其长期确定性收益的属性,所以这类产品的需求会长期存在。同时,今年养老年金等产品也会成为刚需,在产品储备上,公司一方面提供主力需求的增额终身寿险,另一方面,推动契合公众养老需求的养老年金产品。“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形态比较简单,难以创新,因此,各家保险公司在差异化服务方面会更精细,比如搭配养老服务资源等,从我们客户的反馈来看,这方面需求比较强烈。”
平安人寿则瞄准全面保障领域,并认为每个消费者的家庭情况与需求都有差异,单一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。2023年,公司持续致力于让每个家庭都能享有“养老+”“健康+”的全面保障规划,规划了重疾、财富、意外、医疗、养老和终寿六大类产品,未来也会打造“产品+服务”模式。
在展业方式上,为契合新生代消费者的“触网”习惯,保险机构也尝试线上流量捕获、直播带货等新型获客方式。“比如,我们会针对银行渠道的保险客户进行直播,由银行客户经理邀约客户参加,也有直接对客户的直播,从数据上看,直播获客效率的确更高。”武易坦言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保险客户服务和咨询的流量入口一定在线上,公司通过与互联网渠道合作、输出内容、专项投放等方式,在线上精准获取有保险服务需求的客户,“2022年,我们从互联网获得了约16万客户。”
“长期锁息”产品新年受青睐
进入2023年,研报显示,从各大公司今年开门红推出的主打产品看,主要仍以“长期锁息”的增额终身寿险和“年金+万能”产品为主。整体来看,各家公司开门红形态对比2022年差别较小。
新一年有“长期锁息”功能的保险产品仍将受到客户关注。武易建议,如有储蓄需求,可考虑购买增额终身寿险,如有养老需求,可考虑养老年金产品,在购买这类产品时,可以从是否确定领取、领取年金额度、保证领取时间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,毕竟在分散长寿风险方面,养老年金产品有形态优势。
平安人寿方面表示,2022年4月份,国家决定新增个人养老金项目,个人养老金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正加速建设,为享有高品质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,大家更需提前做好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等各方面的规划,因此可以考虑具有养老功能的年金险产品。
北京人寿建议,首先,消费者需要对家庭结构、财务情况、身体状况、风险偏好、流动性需求等进行综合权衡,确定所购买保险产品的品类和金额,不盲目跟风追热点;其次,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,应仔细阅读产品条款、产品说明书、风险提示,了解保险责任、责任免除、费率、费用等可能影响重大决策的关键信息,在此基础上,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。
本版采写/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
原文链接:http://rmbsm.nuke-energy.com/html/207a43199361.html
- 2025-11-28 15:04 西班牙运输业11月20日起将进行新一轮罢工
- 2025-11-28 15:02 A股上市房企三季报盘点: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下探,前9月仅30家房企净利正增长
- 2025-11-28 14:59 阿联酋能源部长:石油行业处于长期“衰退模式”
- 2025-11-28 14:58 中成药北京集采落地,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颗粒、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等独家品种小幅松动,谁最受益?
- 2025-11-28 14:54 大全新能源涨近8% 董事会批准7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
- 2025-11-28 14:53 估值重回2019年初,CRO将何去何从?
- 2025-11-28 14:48 波音计划三年恢复财务实力,摆脱737 MAX坠机等影响
- 2025-11-28 14:44 2022全球人才竞争指数发布:瑞士排名第一,中国排名连续四年上升
- 2025-11-28 14:43 老太存款被忽悠办身亡保险?工商银行回应系她反悔欲退本金
- 2025-11-28 14:30 屡陷丢件、损件风波,顺丰到底怎么了?
- 2025-11-28 14:23 刚分手就闹上法庭,盛京银行向恒大追债325亿
- 2025-11-28 14:21 前9个月归母净利润亏损45.5亿元 债务压身的中天金融路在何方?
- 2025-11-28 14:20 海尔智家11月3日斥资1449.13万港元回购70万股
- 2025-11-28 14:10 东海证券一单亏掉半年利润:新股破发潮下PE/VC的无奈,这家券商能懂
- 2025-11-28 13:58 郑州:始终把富士康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
- 2025-11-28 13:56 欧洲央行执委:应避免超出预期的加息幅度
- 2025-11-28 13:51 通用汽车中国总裁:相信中国市场有更多的成长潜力
- 2025-11-28 13:48 多地坐火车飞机无需核酸阴性证明?回应:仍需留意目的地政策
- 2025-11-28 13:44 联合国工发组织武雅斌:离开中国,全球价值链无从谈起
- 2025-11-28 13:42 郑州:居民小区已解封3899个,所有感染者没有危重病人
- 2025-11-28 13:40 本田新款概念车全球首发 到2027年将投放10款纯电动车
- 2025-11-28 13:38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: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、维护币值稳定、促进经济增长
- 2025-11-28 13:27 全国性行业协会为企业减轻负担16.36亿元
- 2025-11-28 13:27 前三季度近六成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超100%,止住承保亏损有何妙药
- 2025-11-28 13:26 九号公司们走出国门第一步:众筹
- 2025-11-28 13:22 易纲:要完善货币政策体系,维护币值稳定,促进经济增长
- 2025-11-28 13:14 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有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
- 2025-11-28 13:12 欧普康视没了想象空间:高度依赖单一产品,集采降价让“超额利润”灰飞烟灭,投资者对估值业绩双杀预期拉满
- 2025-11-28 13:11 经济日报:数字化让交通更智能
- 2025-11-28 13:08 荷兰国际集团宣布将回购15亿欧元股票
- 2025-11-28 13:03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服务贸易发展情况
- 2025-11-28 12:59 私募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开闸,涉4.92万只基金,“税务处理”有看点
- 2025-11-28 12:58 地产商加仓银行股
- 2025-11-28 12:57 鸡肉向上鸡苗向下:黄羽鸡板块陷尴尬之境如何破解?
- 2025-11-28 12:56 武建力:全国社保基金积极参与科创板、创业板投资,合计持仓市值超过1700亿元
- 2025-11-28 12:55 前三季度近六成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超100%,止住承保亏损有何妙药
- 2025-11-28 12:41 马斯克买推特“害惨”特斯拉?特斯拉股价创17个月新低,市值一夜之间蒸发2371亿元
- 2025-11-28 12:38 商务部: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4722.7亿元 同比增18.2%
- 2025-11-28 12:27 波音涨5% 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将达25亿美元
- 2025-11-28 12:20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